唐山鶴興廢料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規劃
(2021-2023)
一、建設基礎
1.總體情況
唐山鶴興廢料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唐山市古冶區經濟開發區,成立于2015年8月,所屬行業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行業代碼:C4210),注冊資本43000萬元,是一家專業處理鋼鐵塵泥環??萍夹凸?,主要產品有再生生鐵、硅酸鹽渣、氯化鉀、氯化鈉、再生金原料、再生銀原料、再生鋅原料及硫酸鋅系列產品。
公司建設的“年處理200萬噸廢料綜合利用項目(一期100萬噸/年 )”,是古冶區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重點支撐項目,唐山地區及周邊區域鋼鐵塵泥綜合處置利用中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工程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340畝,總投資58000萬元,新建生產車間、庫房、附產煤氣利用發電、研發中心及附屬設施等,主要設備為熱造塊機、熔融爐生產線及配套氯化鉀、硫酸鋅、再生金屬原料化產車間,達產后可有效減少有害金屬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提取的有價金屬可回用于企業,實現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鶴興公司冶金固廢資源化處理是以產成品要求為指導,根據冶金固廢的鐵、鋅、鉀、鈉、碳等元素進行科學配比、經熱熔造塊、熔融爐富集分離,可得到再生生鐵、硅酸鹽渣、稀貴金屬合金。
在熱熔造塊期間收集得到的鉀灰,經過水溶、化合、置換、蒸發結晶可得到氯化鉀、氯化鈉、再生金原料、再生銀原料、再生鋅原料。
熔融爐富集分離期間收集得到的氧化鋅粉,可直接制成熔融爐法氧化鋅粉,也可經過酸溶、壓濾、蒸發結晶得到硫酸鋅系列產品,同時萃取分離提取得到海綿銦。
2.企業近年來發展的成果
公司成立伊始,首先確立了“以營銷為龍頭,以管理為導向,以生產為核心,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戰略目標,推行了“6S”生產管理,開展了精細化生產、管理和服務。2019年成立了“河北省冶金固廢資源化技術創新中心”,開發實力和競爭能力較強,已成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力、企業技術發展決策的核心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究開發的中心。同年與中南大學合作,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企業積極培養科技人才。公司現有員工447人,其中技術人員65人。
公司先后被工信部及省、市政府評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工程項目”、“河北省重點項目”、“河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唐山市重點建設骨干企業”、“唐山市工業固廢處理龍頭企業”、“唐山市雙創示范基地”、“唐山市新興產業領軍企業”、“唐山市園林式單位”、“唐山市市長特別獎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公司核心技術“一種熔融爐處理鋼鐵廠固體廢料工藝方法”填補了我國冶金固廢資源化處理的技術空白,并被工信部列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2020年公司完成了科技成果鑒定,清華大學教授、化學工程系專家、中國工程院金涌院士主持成果鑒定并一致通過,形成了煙氣磁化熔融爐處理鋼鐵塵泥及有價元素回收技術裝備成果總體技術已達國內領先水平,關鍵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結論?!盁煔獯呕廴跔t處理鋼鐵塵泥及有價元素回收技術裝備”被河北省發改委評為“河北省綠色技術”,被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列入《河北省重點低碳技術推廣目錄》。
3.合作院校近年來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績
公司十分重視與科研機構、高校的合作,近些年來先后與省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學術機構、行業主管部門展開合作交流,收集行業和新產品信息,使企業能靈敏地捕捉到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新動態。
3.1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
2011年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在盧龍研發實驗基地共同研發利用高溫火法在冶金廢料中提取有價元素新工藝,實現冶金廢料中高價元素的有效回收利用項目,該項目被自然科學委員會評為重點項目(項目編號Z:U1260202),項目于2014年獲得成功,并申請了“一種熔融爐處理鋼鐵廠固體廢料工藝方法”和“一種熔融爐煙氣磁化處理設備”。2019年通過技術合作協議的形式,與北京大學共同開展冶金固廢多領域項目研究,旨在攻克冶金固廢綜合利用技術難題,該中心被河北省科技廳認定為河北省冶金固廢資源化技術創新中心。
3.2與中南大學合作
2015年公司因濕法提取有價元素項目建設,開始與中南大學進行技術交流,在項目籌建過程中中南大學就工藝設計、設備選型等方面給與了技術指導和建設意見。
2017年公司與中南大學建立中南大學教授工作站,展開了人才+科技合作計劃,先后有8名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來我公司實踐學習,成功轉化了《一種回收高爐瓦斯灰中鋅的方法》和《一種從電弧爐煙灰中選擇性回收鋅和鐵的方法》兩項技術。通過雙方緊密的溝通與交流,2019年雙方簽署協議共建唐山鶴興—中南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成立,就冶金固廢綜合利用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方面展開校企合作,并且校方聘請我中心朱國輝、王錦程等2人為中南大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兼職指導教師。并簽署了《鶴興用廢料及次氧化鋅綜合利用研究》技術研發協議。2020年校企雙方就人才+科技合作計劃進行了更深入的合作,與中南大學何漢兵教授合作成立了“何漢兵創新工作室”,合作開發了“納米氧化鋅的制備與研究”項目,與中南大學共同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并參與了中南大學研究生校企聯合2021年度創新項目(第二批)項目。
3.3與古冶職教中心
為了吸引有技術、有能力的崗位工人,公司于2019年10月與唐山市古冶職教中心簽署了專業職業技能聯合培養工作協議,就學生實訓、校企合作培訓、在職員工資格培訓進行校企合作。通過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優勢以及公司生產設備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引入生產概念,在生產過程中引入教學內容,校企共同制定產教結合的實施性教學生產計劃,讓教師學到技術,讓學生加入生產,讓生產產生效益,校企雙贏,共生共榮。
3.4科研工作建設
目前我公司擁有技術人員65人,研發人員27人,其中高等職稱人數1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11人,其他管理及工作人員5人。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開發、生產工藝研究、工程設備設計、環保設備研發和利用,截止2020年申報專著5項,撰寫公示新產品企業標準4項,編寫團體標準5項。
2018-2020年來公司研發投入4700多萬元,完成30多項企業自主研發項目。研發設備設施總投資1756.51萬元,其中:研發場地基建527.21萬元、研發儀器117.39萬元、研發設備1111.91萬元。擁有研發科室、冶金固廢檢測實驗室、冶金固廢特性實驗室、熱造塊性能實驗室、熱造塊熔融性能實驗室、檢測室等6個科室以及中試生產線??傉嫉孛娣e為4396㎡,其中研發科室、實驗室、檢測室796㎡,中試車間面積3600㎡。
4.校企合作的經驗與做法
為了更好地完善校企科技合作工作的規范性,提高雙方合作的工作效率,降低合作中的風險,同時促進校企雙向發展,制定了研發項目組織管理機制、研發經費管理機制、人才激勵機制、內外部合作機制四大機制,用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確保校企合作的高效運行。
4.1研發項目組織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研發項目組織管理制度,從立項、簽訂合同、執行、驗收、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對科技項目實施科學規范化管理。根據地方相關科技政策,并結合中心科技發展規劃的內容和方向,對科技項目進行立項;積極申報省級及以上或者行業的重大項目,完善相應配套設施,為保證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根據項目合同對科技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項目完成后,依據合同組織專家進行項目的驗收和成果鑒定。
4.2研發經費管理機制
按照企業化模式運行,建立相對獨立的財務系統和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監督機制,實行獨立核算。嚴格控制項目資金流向,保證??顚S?。制定年度資金預算,費用執行實行隔級審批、財務人員審核,并接受依托單位不定期財務審計。
4.3人才激勵機制
實行項目責任制,根據科技項目進展、取得的成果、增加的效益等情況對項目人員進行獎勵;對在生產中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水平以及產品質量的工藝提升和新產品研發、應用推廣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重獎;對完成的課題、論文、專注等按照中心規定給予相應獎金;對于主持并完成省市重大項目且取得較大經濟效益的人員,將給予重獎。同時,對工作中出現失誤或給造成經濟損失的人員視后果輕重給予處罰。
4.4內外部合作機制
公司鼓勵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科研生產聯合體。同時注重引進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建立起高素質的科研開發隊伍。同時要與省內外全國性學術機構、行業主管部門掛鉤,收集行業和新產品信息。
二、指導思想
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來各項方針政策,按照“突出重點、開拓創新、強化特色”的方針,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校企人才培養要素全方位融合,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提高教育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強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根據《省發展改革委 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工作的通知》,結合校企實際制定《唐山鶴興廢料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發展三年規劃》,從而明晰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建設思路和舉措、建設保障四個方面,確保規劃科學合理、實施成效明顯、管理措施具體可行、建設責任落實到位、管理制度規范健全。在新起點上把產教融、校企合作工作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并借此契機,更好的推進唐山鶴興廢料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唐山市古冶職教中心(不只限于)的現代化教育建設工作,更好的發揮行業內示范、引領、輻射和服務工作。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將企業打造成為在河北省具有引領和輻射作用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三、基本原則
實施產教融合建設規劃的基本原則是,“統籌部署、協調推進。問題導向、改革先行。有序推進、力求實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就業導向和服務宗旨,按照“突出重點、開拓創新、強化特色”的方針,以技術技能型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以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改革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帶動學校實訓基地建設、“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和校企共管機制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強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
改革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推動教、學、做合一;改革教學模式,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創新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式,完善模塊化教學體系;改革評價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評價模式,完善社會和企業評價體系。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完成產教融合規劃。
四、建設目標
1.總體目標
為適應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需要,本著“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文化建設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發揮企業優勢的重要作用。在未來三年內,通過校企產教融合建設,著力打造技術技能型人才建設和和諧校企文化建設。通過校企雙方的科技創新合作、生產實訓教學、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使校企業合作實力更強,特色更加鮮明,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輻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成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充分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為全省及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2.具體目標
2.1校企合作開展科技創新
圍繞冶金固廢資源化節能環保、冶金固廢有價金屬高效回收、有色冶煉廢渣綜合利用、冶金固廢協同冶煉成套裝備四個發展方向,與院校開展科研合作,合作公司將穩步進行資金及設備投入、開展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建設擁有技術力量雄厚、知識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隊伍。
2.2校企合作開展生產實訓
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在未來三年內將與中南大學、古冶職教中心深入合作,建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旨在利用校企雙方各自優勢,為畢業學生提供生產實踐的機會,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充分結合,力求學以致用,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促進校企之間的聯系,提高雙方人員的專業素養及技術知識水平,實現技術與知識上的共享,進一步促進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2.3企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
通過校企合作中的“成人教育”、“開放教育”等模式,鼓勵在職員工進行在職教育提升,不斷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的理論知識、專業素養和學歷水平,力爭每年通過成人大學、職業技能培訓,增強企業管理人員水平和技術骨干資質。
2.4推動畢業學生就業
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優異的,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進入公司,通過校企合作生產性實訓活動,讓實習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增加實習學生保留率,同時縮短公司新員工培訓周期及降低培訓成本,亦可壯大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隊伍。
2.5實訓基地條件建設
未來三年公司計劃建成師生實訓宿舍、多媒體教學研討室、自修室、圖書室、指導老師辦公室及師生業余活動、體育鍛煉場地等。以職業素質訓練、專業基礎理論強化、工作技能訓練、工作實踐等四個階段,圍繞職業素質、專業基礎、工程實踐、管理能力等對學生進行訓練。在實踐訓練過程中,在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注重實用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提升,使學生成為全面和系統的專業人才。學生實習結合生產現場,與生產現場密切相關的有關專業課程,采用現場觀摩和課堂教學并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提高和加深對相關專業知識的領悟和融會貫通的能力。教學中采用雙導師制,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相結合,通過校企雙方導師的磨合探討,不斷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和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五、建設內容
1.推進技術研發成果共創
在與中南大學、古冶職教中心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合作實驗室圍繞冶金固廢資源化技術創新開展科學研究,擬定在培育建設期內承擔研發項目9項,獲得知識產權12項:其中發明3項、實用6項、軟件專著3項,發表論文3篇,制定企業標準4項、團體標準5項,與合作院校共享的知識產權證明2項。
2.開展生產性實訓
通過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立,一年級學生到企業進行考察學校,進行認知實習;臨畢業年級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訓實習,采取頂崗實習模式,開展學徒制協同育人,選聘公司骨干技術人員作為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在生產實訓基地的生產線、機修車間、化驗室進行實際操作和技術指導。
3.專業人才培養及素質提高
通過研究生培養基地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的建立,在人才培養上執行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繼續引進研究生來我公司進行實踐與技術研究,培養大學學生來公司,由專業的技術員人對其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公司每年選送技術人員到專業院校進行再教育學習。
積極培育富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文化,組織職工職業技能演練,提升員工職業素養,三年內實現450人/次職業技能等級提升。
4.就業工作服務指導
校企合作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利用公司作為唐山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優勢,搭建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努力拓寬就業推薦渠道,提高畢業生就業的供需比。企業優先接收校企合作院校、省內院校的畢業生,積極推進畢業生就業,力爭三年內招錄應屆畢業生15人。
5.實訓基地條件建設
為進一步增強企業研發實力,在建設培育期內,擬投入1500萬元用于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建設實訓生產線、機修車間、化驗室,研發中心、宿舍、多媒體教學研討室、自修室、圖書室、師生活動室、體育鍛煉場地等設施。其中設施設備及耗材投入500萬元、生產實訓生產線、機修車間、化驗室投入1000萬元。
附:三年規劃建設內容一覽表
六、措施保障
1.組織領導保障
成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工作領導小組。由鶴興公司和高校院所主要負責人任領導小組組長正、副組長,各對應科室負責人為工作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負責規劃編制、立項、實施和協調管理等工作,確保規劃目標和責任的順利落實。
2.運行機制保障
在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下,研究制定《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等相關的規章和制度,將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財務管理、設備管理、考核與獎懲、監督與管理等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對工作的程序、內容、進度安排、資金使用等進行明確規定,按照工作規劃要求,具體落實任務和責任人,并納入工作年度目標考核,嚴格按照各階段進展情況。使工作有制度、有計劃、有步驟、有檢查、有記錄、有考核、有獎懲。
與合作單位簽訂必要的合作協議,明確各方職責權利義務、合作范圍及內容,保障學生在企業實訓的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確保學生完成實訓任務,同時學校為企業人員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附:三年規劃建設內容一覽表
序號 | 建設內容 | 建設指標 | 建設數量 | 備注 |
1 | 推進技術研發成果共創 | 研發項目 | 9項 | |
2 | 知識產權 | 12項 | ||
3 | 論文 | 3篇 | ||
4 | 企業標準 | 4項 | ||
5 | 團體標準 | 5項 | ||
6 | 共享知識產權證明 | 2項 | ||
7 | 生產實訓合作 | 認知實習 | 50人次/年 | |
8 | 生產操作實訓 | 30人次/年 | ||
9 | 機修實訓 | 30人次/年 | ||
10 | 化驗操作實訓 | 20人次/年 | ||
11 | 專業人才培養及素質提高 | 研究生實踐研究 | 3人/年 | |
12 | 大學生技能培訓 | 5人/年 | ||
13 | 職工再教育 | 1人/年 | ||
14 | 職業技能提升 | 150人次/年 | ||
15 | 職業培訓 | 2次/年 | ||
16 | 就業工作服務指導 | 校企共享就業服務平臺 | 1個 | |
17 | 招錄應屆畢業生 | 5人/年 | ||
18 | 實訓基地條件建設 | 實訓生產線 | 1條 | |
19 | 實訓機修車間 | 1個 | ||
20 | 實訓化驗室 | 1間 | ||
21 | 實訓宿舍 | 4間 | ||
22 | 多媒體教學研討室 | 1間 | ||
23 | 自修室 | 1間 | ||
24 | 圖書室 | 1間 | ||
25 | 師生活動室 | 1間 | ||
26 | 體育鍛煉場地 | 1個 |